糖尿病(diabetes, 簡(jiǎn)稱(chēng)db)鼠:由Hummel等(1966)最先報道,它是由隱性突變基因引起,自發(fā)于Jackson實(shí)驗室的近交系小鼠(C57BL/Ks),該基因(db)與肥胖(ob)不是等位基因,其位于第4號染色體(第8基因結群)。(中國醫學(xué)科學(xué)院,保有DB/ DB肥胖型糖尿病小鼠品系)。
【結果分析】純合子糖尿病小鼠(db/db),于3~4周齡時(shí),即顯現其征兆,db/db基因鼠的第一個(gè)表現是當病鼠到3~4周齡時(shí),腋和腹股溝皮下組織出現脂肪的異常沉積,此時(shí)血糖升高。這種小鼠有過(guò)度肥胖的傾向。糖尿病小鼠于3~8周齡時(shí),體重即加速增重,有時(shí)可達到約45g(正常小鼠體重約12~20g)。然后小鼠的體重就開(kāi)始逐漸減輕直至發(fā)病致死。
過(guò)度肥胖癥(obesity)常與過(guò)度攝食有關(guān),同時(shí)在臨床上也會(huì )出現高血糖癥。這種小鼠血糖濃度于4周齡時(shí),達300mg/100ml血液,于12周齡時(shí),血糖含量可高達500mg/100ml血液。當小鼠血糖含量超過(guò)250mg/100ml血液,一些臨床癥狀就呈現出來(lái),如糖尿(glycosuria)、多尿(polyuria)和劇渴(polydipsia)等。一般正常小鼠的血糖為140~180mg/100ml血液。
糖尿病幼鼠血中胰島素的含量各有差異。小鼠在幼年時(shí),血漿中胰島素先逐漸升高,直至8周齡左右,再漸漸地下降到正常含量。當小鼠12周齡之后,其含量只保持約正常量的25%,直到發(fā)病致死為止。糖尿病小鼠其壽命較短,約4~6個(gè)月。多數鼠不能存活到8個(gè)月以上,但若在早期節制飲食則可延長(cháng)生命。糖尿病小鼠(db/db)的臨床癥狀包括肥胖、高血糖、糖尿、蛋白尿、煩渴、多尿,最后可因酮尿而死亡。較少出現腎、肺、心臟和眼睛等的病理變化,只有胰島有明顯的糖尿病性改變,胰島的B細胞呈現退化及顆粒減少的表現。Like等(1972)描述了db/db小鼠腎小球的變化,在外形上與同齡正常小鼠的相似,但比后者大得多,小鼠到了糖尿病發(fā)病年齡時(shí),腎小球變化較明顯。這種糖尿病小鼠(C57BL/KsJ-db/db)是目前應用于研究人類(lèi)糖尿病較理想的動(dòng)物模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