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RNP和DNP在電解溶液中溶解度不同,將二者分離,常用的方法是用1M氯納提取化鈉抽提,得到的DNP粘液與含有少量辛醇的氯仿一起搖蕩,使乳化,再離心除去蛋白質(zhì),此時(shí)蛋白質(zhì)凝膠停留在水相及氯仿相中間,而DNA位于上層水相中,用2倍體積95%乙醇可將DNA鈉鹽沉淀出來(lái)。也可用0.15 MNaCL液反復洗滌細胞破碎液除去RNP,再以1MNaCL提取脫氧核糖蛋白,再按氯仿---異醇法除去蛋白.兩種方法比較。后種方法使核酸降解可能少一些。以稀鹽酸溶液提取DNA時(shí),加入適量去污劑,如SDS可有助于蛋白質(zhì)與DNA的分離。在提取過(guò)程中為抑制組織中的DNase對DNA 的降解作用,在氯化鈉溶液中加入檸檬酸鈉作為金屬離子的烙合劑.通常用。15MNaCL,0.015M檸檬鈉,并稱(chēng)SSC溶液,提取DNA。
用SDS或二甲苯酸鈉等去污劑使蛋白質(zhì)變性,可以直接從生物材料中提取DNA。由于細胞中DNA與蛋白質(zhì)之間常借靜電引力或配位鍵結合,因為陰離子去污劑能夠破壞這種價(jià)鍵,所以常用陰離子去污劑提取DNA。
苯酚作為蛋白變性劑,同時(shí)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.用苯酚處理勻漿液時(shí),由于蛋白與DNA聯(lián)結鍵已斷,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極性基團與苯酚相似相溶。蛋白分子溶于酚相,而DNA溶于水相。離心分層后取出水層,多次重復操作,再合并含DNA的水相,利用核酸不溶于醇的性質(zhì),用乙醇沉淀DNA。此時(shí)DNA是十分粘稠的物質(zhì),可用玻璃漫漫繞成一團,取出。此法的特點(diǎn)是使提取的DNA保持天然狀態(tài)。
利用核酸溶解于水的性質(zhì),將組織細胞破碎后,用低鹽溶液除去RNA,然后將沉淀溶于水中,使DNA充分溶解于水中,離心后收集上清液.在上清中加入固體氯化鈉調節至2.6M。加入2倍體積95%乙醇,立即用攪拌法攪出.然后分別用66% 、80%和95%乙醇以及丙銅洗滌,最后在空氣中干燥,既得DNA樣品.此法提取的DNA中蛋白質(zhì)含量較高,故一般不用.為除蛋白可將此法加以改良,在提取過(guò)程中加入SDS。